企划丶撰文/ Luo Kai Yin
部分图片提供/ Getty Images
2014年,俄罗斯索契(Sochi)冬奥速度滑冰( Speed Skating)男子1500米项目颁奖现场,手持银牌的荷兰籍选手Koen Verweij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甚至面有愠色,因为他刚以0.003秒之差和金牌失之交臂。千分之三秒有多短?没人能具体说明白,但不可否认,它是连“眨眼”都嫌慢的。因此,这绝对需要比肉眼还精准的专业来定夺。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项目颁奖现场
而要让评判在这也许会影响一位运动员一生的0.003秒上站得住脚,绝对不是一蹴可就。1896年,堪称第一届现代奥运的雅典奥运会,当时还用手动操作秒表(Stopwatch)来记录成绩,并且担任计时任务的浪琴为赛事所研发的19CH计时秒表的精准度,也仅在1/5秒(小数点后一位,但已能进行分段记录)。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终点摄影机所捕捉的高清影像。
1964年奥地利Innsbruck冬季奥运,瑞典速度滑冰冠军选手Jonny Nilsson在10,000米项目中,教练用手势提醒他目前与预期时间落后3秒。
Credit:Central Press, by getty images
如今,里约奥运进入倒计时,担任官方计时的欧米茄所准备的450吨计时设备、200公里长的电缆和光纤,以及480名专业计时人员已全面待命(2年前欧米茄负责奥运计时的团队就已经开始进行设备安装,而其中部分装置,像是记分板、终点照相机等就直接售予场馆作为永续使用),当年一名计时员带着30枚天文台认证秒表就上场的场景已不复见,而如今使用在里约奥运会田径及水上运动项目的高精度量子计时器(Quantum Timer)已经可以将时间记录到……百万分之一秒。于是你便能明白,这不只是运动员在和时间赛跑,也是整个时计与研发科技在和时间赛跑着,他们努力捍卫的就是奥运赛事百余年来,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经过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认证的欧米茄高精准度计时表 (19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