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顾城而言,1986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在这一年6月北京市作协举行的“新诗潮研讨会”上与时任《诗刊》编辑的李英(英儿)相识,从此,命运之神在他与英儿、谢烨之间纠缠不清,直到家破人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四五”集会后,顾城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一味地歌颂小花小草,而是开始了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在那一个月,顾城写下了一首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短诗《巨星》:
在宇宙的心脏,燃烧过一颗巨星,
从灼亮的光焰中,播出万粒火种。
它们飞驰,它们迸射,点燃了无数星云。
它燃尽了最后一簇,像礼花飘散太空,
但光明并没有消逝,黑暗并没有得逞,
一千条燃烧的银河都继承了它的生命。
很明显,诗人在这个时候豪情万丈,信心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颇有北岛的悲壮慷慨之风。
与此同时,顾城开始了“疯狂”的投稿行动——把一大摞信封堆在桌子上,按照本子上的报刊地址填好,每个信封塞一两首诗,也不管这些杂志是国家级的《诗刊》、《人民文学》,还是省市级刊物,以及县区级的内部小报,只要有稿费,都一视同仁。给编辑的信也是复印好的,上面写着“编辑同志,寄上拙作,多多批评”等字样。
多年以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城回忆起了当年的“投稿生涯”,不无幽默地说:“我觉得这就跟玩儿电子游戏机似的,你这边儿诗往信筒里一扔,扔着扔着扔着,那边儿‘哗啦’来一张汇款单。这是实际的,就跟那个‘老虎角子’机似的,比较省心。”(陈力川《“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忆顾城与谢烨》)
尽管也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作品,但对于一个有“我要写,一生都不够”的理想的诗人来说,光有信心和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对现实生活有足够深入的认识,以及开阔的艺术视野。在随后的两年中,顾城开始多方面地锻炼和深入地思考,终于在1979年4月,写下了几乎是当代诗歌中被流传得最为广泛的作品《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