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邦妮
为奔跑的目标改变
并不是所有人在20岁时就明确自己的方向,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柏邦妮坦言她比较幸运,很小的时候她就视电影为她的梦想,也一直在做与电影有关的写作,“直到现在,我看到一部特别好的电影时,仍非常激动和兴奋,经常会发一些别人认为特别狗血的评论。就像你爱上一个人,一直在放大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她执着认为,18岁到30岁这人生最宝贵的12年,追求的并不是安全感,而是努力将人生局面和格局打开。“做一个事情得一直做,深扎在一个行业里,让自己不断吸收,不断进步,稳扎不停地去做,把你的人生格局打开。其实,在任何年龄段都应该做这样的事,因为那时你有冲劲,也没有任何牵挂,唯有巨大的动力追着赶着你。你必须跑得很快,才能杀出重围。”
她可以在20岁来到北京时,住在北影厂每天15块钱的招待所里,交1万块的昂贵学费,一天看四部电影,背英语到深夜两点,逃一切她认为没价值的课,听一切她感兴趣的课,混迹文学系所有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