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
问王思聪:“你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大学毕业才回国,不会不了解中国国情吗?”他说:“不会吧。我每年放假都是在中国待着的。”关于有传说说王健林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充满溺爱之情,用上了“怕了他”的形容,他则表示:“我的父亲对我确实特别宽容,除去‘老来得子’,这中间难免有些内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故事,那个年代发家的人都有一部血汗血泪史,16 岁当兵的王健林,初衷也是为了吃饱饭,18年后才结束部队生活,也是这年才有了王思聪。他都还记得自己父亲为了递一份贷款材料在银行领导家门口等了一夜的故事,等家里条件稍有改善,他就被送出国,一方面是希望他有好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是确实无暇照顾他。
现在王思聪一家三口一年大概一起吃三次饭,每个月他能见到父亲王健林一次,其他时候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在北京上海两地穿梭,还有数不清的出差。但听王思聪谈及父亲时口吻还是极其尊重的,并不是那种传说中一言不和摔门就走的小混蛋。“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随和、谦让、包容、刻苦、勤奋、努力。”王思聪不吝啬地使用了一连串的词,“他一直是个特别勤奋的人,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出现在办公室。他比我简朴,在北京这些年还住在不到一百平米的公寓里,他也不花心、完全不好色。除了企业家身份之外没有其他的身份。”“所以我从小独立,一方面是因为在国外,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父亲做对比。”
谈到母亲林宁女士,王思聪的口气明显亲昵了许多,从父亲每年的分红通通都是交到母亲的手里说起,说到母亲的天真和单纯。也会担心母亲误交损友、乱买东西,和我们担心父母乱买小区传销保健品的心情差不多。“上次不知道怎么就听人说买酒庄好,非要买个酒庄。好说歹说才劝住了,对,就是那个掉飞机的酒庄。差一点就是我掉下来了。”“我要是说她朋友骗她投资什么的,她还不高兴,我还得哄她好几天……”
“如果你有孩子,会很小就送他出国吗?”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如果说你养孩子,你是希望他以后有出息?还是能养老?告诉你这都不对。父母对孩子唯一的希望就应该是他能开心地生活,给他最好的东西,如果送出国可以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为什么不送出去?只要他开心,是不是香蕉人ABC有关系吗?”